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状况随时可能发生,如心脏骤停、异物卡喉、烫伤等。这些突况往往令人措手不及,而在关键时刻,掌握一些急救技能,抓住黄金救援分钟,就有可能挽救生命、减少伤害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,平均每分钟约有1人因此离世,然而心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急救时间仅4 - 6分钟。这意味着,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,患者的生命将面临极大威胁。由此可见,学习急救技能,让更多人成为“第一响应者”,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首先要了解心肺复苏这一关键急救技能。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、失去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,需立即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。施救者应迅速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,解开其上衣,双手交叠,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连线中点,垂直向下按压,按压频率至少100次/分钟,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。每按压30次后,进行2次人工呼吸。人工呼吸时,要捏住患者鼻子,口对口将空气吹入,使患者胸廓隆起。持续进行心肺复苏,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。在公共场所,还可尽快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,它能自动分析患者心律,必要时给予电击除颤,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也是必须掌握的救命技能,主要用于抢救异物卡喉。如果是成人发生异物卡喉,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,前脚距患者一脚宽,后脚踮起,膝盖微弯,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,双臂环绕患者腹部。一手握拳,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、剑突下方,另一手抓住握拳手,急速拉动双臂,有力地向内、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,约每秒1次。如果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发生异物卡喉,应将婴儿面朝下,放在手臂上,用手支撑头部和颈部,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。然后将婴儿翻正,在两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。反复交替进行,直到异物排出。
烧烫伤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,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减轻伤害。一旦发生烧烫伤,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15 - 30分钟,以降低局部温度,减轻疼痛和肿胀。如果烧烫伤部位有衣物,应小心脱去或用剪刀剪开,避免强行撕扯导致皮肤损伤。不要随意涂抹牙膏、酱油等物品,以免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。对于轻度烧烫伤,可涂抹烫伤膏,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;如果烧烫伤面积较大、程度较深,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。
中暑同样不容小觑。在高温环境下,如果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发酸等症状,可能是中暑的先兆。此时应尽快离开高温环境,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,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,让患者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。如果症状严重,出现昏迷、抽搐等情况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在等待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温处理。
掌握这些急救技能,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生命,也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我们要积极学习和传播急救知识,让更多人具备急救能力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有爱的社会环境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身边人的“救命恩人”,抓住每一个黄金急救分钟,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机会。当意外来临时,我们不再是无助的旁观者,而是能够挺身而出、给予及时救助的行动者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急救技能,我们可以增加应对突况的信心和能力,在紧急时刻做出正确的反应,让生命的奇迹在我们手中诞生。
上一篇:夏季行车隐患多安全驾驶有诀窍